11月19日,由国家“2011计划”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、中华环保联合会、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,天津大学承办的“2023年全国大学生环境资源模拟法庭大赛”圆满落幕。我校代表队首次出征,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进入决赛的高校,经过几轮线下庭审诉辩的激烈角逐,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。焦舒老师获得“优秀指导教师奖”,陶喆同学获得“最佳选手奖”。
我校参赛队由经济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叶卉担任领队,朱晓燕、焦舒担任指导老师,邀请法官、律师作为专家顾问,经济法学院22级研究生黄天睿、孙晨、陶喆,国际法学院23级研究生祝亭香,经济法学院21级本科生厉可欣,法律学院21级本科生邹毓家为正式参赛队员。经济法学院本科生陈欣越、冷寒、宋信达也随队参与备赛。
本次比赛选取国内环境资源实务领域的热点问题,讨论当前环境资源审判存在的疑难问题,以弘扬环境资源司法实践理念为目的,模拟适用中国民事、刑事两类诉讼程序,解决有关双方的争议焦点,激发大学生学习环境法的热情,为环保司法实务培养技能型人才。
经过初赛与中国政法大学、华东政法大学、山东大学等43所高校的书状撰写竞赛后,我校成功进入16强。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进入复赛的高校,我校代表队历时四个月,指导老师、备赛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,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案例分析、法律检索、文书制作、庭审培训等方面的训练,备赛期间不断组织模拟庭审对抗演练,确保队员们以最佳状态投入正式比赛之中。
“最佳选手奖”获得者陶喆说:“本次全国环境模拟法庭大赛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全国性模拟法庭比赛,全队上下在备赛的四个月内都深入研究了此次比赛案例和疑难问题。此次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,最大的原因是队伍的团队互助精神。大家分工明确,互相信任,在面对困难时总有人能站出来贡献力量。对于我本人来说,本次天津之行不仅丰富了个人阅历,增长了专业知识,也让我结识到了许多其他高校的朋友,这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经历之一。”
参赛队员厉可欣说:“这次比赛既是一段偶然的旅程,又是一段必然的经历。说是偶然,是因为在本次比赛当中收获了丰富的经验、真挚的友谊。说是必然,是因为学院良好的学习风气、奋发的竞争精神,让我也时常回顾自己的生活,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。这场比赛是一场漫长的征途,从四个月前改了二十几遍的文书开始,结束于仅仅前一天睡了四个小时的决赛比拼。特别开心团队最后拿到了一等奖,这离不开所有团队成员以及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。”
努力会有回报,努力终将会有回报。参赛队员孙晨说:“回望这场比赛,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幸运,遇到了非常好的指导老师与非常给力的队友,收获了宝贵的竞赛经验和真挚的友谊。本次比赛我们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,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鼓励。厚积而薄发,建校三十九年虽短,但已经足够长,因为努力,终将会有回报。”
我校代表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,离不开学校和学院多年来一贯重视环境资源法的人才培养。今后,经济法学院将继续秉承“理论打基础、实践铸能力、沟通展才华”的教学理念,注重以第二课堂助力学生专业学习,积极探索实务性教学新模式,着力培养德法兼修的应用型、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,为国家法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。
经济法学院
2023年11月19日